Kyrgyzstan【吉爾吉斯】,  Travel 【闖大觀園】

【2024.09 Day2】風塵僕僕來去遊牧家庭蒙古包住一晚,Kyzart-Kilemche

一早送走綁著兩根辮子、穿著制服的高中妹妹,我好整以暇地梳妝打扮(包括拜訪在陽光下偽裝成比較和藹可親的茅廁),一邊準備3天2夜不洗澡不換裝的輕便行李,等待我的馬夫Ali出現。「他最近學了一些英文。」民宿妹妹趕著去上學前還撥空安撫我。

10點剛過,前方傳來敲門聲。我的雙眼直覺閃躲開門後直搗的烈陽光束,和,竟然令中年婦女有些措手不及的,一張露出一口潔白牙齒、青春洋溢的帥氣微笑。平時習慣和大叔打交道的我,轉眼間愈來愈常遇到年齡足以充當兒子的『小鮮肉』。背負著莫名『覺悟』的壓力,我跟著Ali步出門外,才又驚訝地發現,預期中的接駁車,就是2匹已經備鞍好的馬。

基於某種浪漫的游牧情懷,和對年輕貌美人事物的討好寬容,我說服自己無須開口詢問安全帽的存在和必要性(請勿學習!!);過長的腳蹬由於克難地打個結調整以至於左右長短些微不一(腳蹬皮帶孔已放到最短還過長,對身高165以下的人怎麼辦);Ali也從不主動幫我照相攝影,就算他相當熱中時下最流行的抖音TikTok;而當我表達對明天氣候預報的擔心,他毫不在乎地回答:「我怎麼知道要下雨下雪還是大晴天?我沒有準備雨衣。」(事實上人家是全副武裝有備而來)

▼村莊民宿轉角就是寬闊的大自然,所以騎著馬直入住家停車場或巷口雜貨店也沒什麼奇怪的。

 

然而這都無所謂,因為Ali在旅途的一開始,就已取得我的歡心。

「How old are you?」又是這句國際通用招乎問語。

雖然每年我都信誓旦旦要做個坦蕩蕩的歐巴桑,年齡歧視的被害妄想症卻老像哽在喉頭的一口痰,黏稠拖拉、不甘不脆。等我想起昨天早就和司機大哥與民宿的3名小女生誠實以報,現在隱瞞說謊都沒意義時,Ali已騎到前頭,企圖化解沉默帶來的尷尬。

「42」。為了確保,我用俄文再說了一次,「сорок два」。

他劇烈地扭轉身軀,幾乎半個身體懸掛在馬外,「сорок два!!??42!!??我以為妳才27歲!」

他誇張的反應和昨天的高中妹妹們如出一轍。此後不論遇到誰,他都要重複告知這個宛如班傑明奇幻旅程的不思異,包括沒多久從山丘另一頭岔路逐漸現身的三人隊伍。同樣年輕的馬伕歪坐在馬背上上下打量我,而我則是斜眼側聽、暗中觀察他的兩名女顧客,同時不解為何我滿到爆炸的衣櫃,居然找不到幾件適合這趟中亞旅行的衣服。看看人家不費力的打扮: 寬沿抽繩遮陽帽,棉麻流蘇披肩圍巾,寬鬆萬搭格子襯衫,長短兩用卡其褲,耐穿防水小黃短靴,從容不迫地應付烈陽的烤晒和沙塵的襲擊。

反觀一旁的我,狼狽地用騰出的單手,一會遮掩口鼻,一會制壓那頂不中看也不中用卻一心想飛奔自由的 LULULEMON漁夫帽(後來終於成功逃脫,墜落在一坨馬糞旁)。我的馬倒是老神在在,不論外在環境如何鼓譟催促,他始終堅持慢條斯理的步伐。漸漸地,連綿不絕的山巒重疊和無止境延伸的遼闊草原,從一開始的歌頌讚嘆,轉變為有些枯燥乏味。不停尋找多巴胺新鮮刺激的大腦,就快要擋不住滲入的焦慮和煩躁時,一條流水潺潺的小溪,清淨澄澈地靜躺在眼前。

我的馬像是從催眠中被點醒,貪婪地跟隨其他夥伴暢飲冰涼的溪水,順便狼吞虎嚥幾口周邊的青青綠草。我完全沒料到這個簡單的溯溪能帶來如此龐大的愉悅,止不住的笑容頓時替今天的行程裹上了一層糖衣。

「馬其實是游泳高手。」

Ali之後給我看他夏天在頌湖 (Song-Kul) 『騎馬打仗』的抖音短影片;配上洗腦旋律,畫面雖然稍嫌俗套,但環抱著馬一同漂浮在水裡,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體驗啊!

▼這頂白色漁夫帽,感覺再掛上幾條粗金項鍊,換上整套白色愛迪達運動套裝,就可以隨時來一段Rapping饒舌(YO-YO-YO,MISSY LIU 3’Z HERE)。

 

我們在溪邊樹下做短暫的休息。我這時察覺到Ali和他的馬伕朋友,不要說備有傳統遊牧民族野外煮茶的薩莫瓦(самовар)茶炊,他們連水都沒有。除了到蒙古包/住家據點後不間斷地喝茶,旅途中就好比駱駝般滴水不進(直到最後一天,在豔陽下,我詢問他要不要我多餘的瓶裝水,才第一次見證中亞人喝水是不會過敏中毒的) 。

沒想到同行的2名女生不只穿著得宜,顯然對游牧文化的精髓也相當參透。

「你們想要喝咖啡嗎?我得事先警告,是非常濃烈的以色列傳統咖啡。」

她們俐落地拿出迷你瓦斯爐,熟練地將咖啡粉加入長柄咖啡壺,期間不忘捲起兩根菸,在吞雲吐霧中,聊起她們在吉爾吉斯,如何從伊塞克湖(issyk kul)東邊的Karakol城市,一路搭便車到Kyzart村,這趟我被估價14,000 som(台幣約5,300元) 的私人計程車旅程,她們用幾杯自製咖啡就解決,不愧是地表精打細算最厲害的民族。

原本興奮期待的Ali和朋友,僅喝了一口『連大卡車司機硬漢都招架不住』的泥渣咖啡,便哇哇大叫地投降。對一個習慣在茶裡加2大湯匙白糖、灌下2大碗酸馬奶仍意猶未盡、吃的主食常油膩卻又『欠一味』或過鹹的中亞人而言,苦澀大概是他們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味蕾。

Naryn地區是吉爾吉斯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地廣人稀加上好山好水,特別適合這裡的主要經濟產業:游牧畜牧業,和緩慢但逐漸重要的觀光業。

 

之後又是一段和風沙纏鬥的旅途。馬兒們不管前方如何地廣開闊,總愛推擠成一塊的習性,背上被操控的傀儡也不得不交換點對話。偏偏在得知她們來自以色列之後,雙方都躡手躡腳繞著空氣裡的巨無霸大象客套著。

“等到晚餐幾杯黃茶下肚,再來趁虛扔躑幾顆手榴彈威力的加薩議題?”,我還在暗自估量,不料一轉頭,發現她們早已無聲無息地分道揚鑣,前往另一個游牧營地。

啊~又是一場誤會。

▼如今每年的游牧遷移,不像過往僅能依靠馬匹(或較少見的駱駝)拖運蒙古包和家當;許多人改選擇用卡車,甚至技術高超的人,連骨董車Lada也能翻山越嶺。

 

▼吉爾吉斯的Yurt蒙古包(又叫Booz Yi,灰色的房子),相較蒙古的蒙古包,有較高的圓頂,同時室內無須支架Bagana。架設和拆解蒙古包可以從30分鐘到數小時不等,主要是女人的責任。傳統的蒙古包製作,從木頭支架、皮革毛線繩索、毛氈隔熱圍牆和地毯,到室內的裝飾無一不費工,往往需要整個社區部落的分工合作。雖然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廉價快速的塑膠或人工材質替代,歷經數千年測試的手工天然材質蒙古包仍是游牧民族的首選,更被認可為世界文化遺產。

▼支撐蒙古包的屋頂中心Tunduk,是由木頭扳凹成的環筐Alkara,與橫豎的木條Chamgarak組成,其高度、環筐的直徑和孔洞的數量,決定蒙古包的大小。覆蓋著防水毛氈的Tunduk不僅具有調節室內光線、溫度和通風的重要功能;同時在被視為獨立小宇宙的蒙古包裡,代表著至高的天神騰格里Tengri,能主宰家族的命運,帶來順應大自然的和諧和團結,是世世代代流傳的家傳之寶。

▼代表著游牧精神的Tunduk,時常出現在吉爾吉斯的建築、裝飾,包括1992年獨立後設計的國旗。至於象徵團結的40道太陽光束,這幾年在政治人物強烈鼓吹Kyrgyz民族意識下,彎曲的光束被形容為暗喻牆頭草奴性的向日葵花瓣,如同過於歌頌蘇維埃聯邦的國歌,都需要扳直更新。照片出處: Engin Akyurt on Pexels.com

the national flag of kyrgyzstan

▼典型的宴客廳堂的矮長桌上,常擺有水果、自製果醬、餅乾糖果、麵包,和令人欲罷不能的邪惡Chak Chak(裹上蜂蜜的炸麵團甜點)。坐在地上鋪的羊毛氈地毯shyrdaks刺有傳統的圖騰,都是擷取周遭大自然的啟發,如這裡象徵的4朵花開。shyrdaks的做工繁複耗時,但如保養得宜,可以世代相傳沿用上百年。所以千萬不要像個白目的觀光客(就是我)穿著鞋子踏入。

▼這個臨時搭建的鐵皮挖坑茅廁已是現代化的產品。過往的游牧民族沒有『廁所』的概念,只要避開水源和蒙古包,處處都是解放的天堂。大概騎馬的腿力就是從日常的如廁蹲馬步練起。

▼Kilemche意指『地毯般』,用來描述這片覆蓋整個山脈的高海拔(2500公尺)草原,其陰影宛如巨大的毛氈地毯,是每年5-9月肥腯牲畜的主要據點(jailoos=夏天牧草場)。

 

綁著五彩頭巾、身穿羊毛氈繡花背心的女主人,從昏暗擁擠的廚房/洗衣/雜物間鐵皮屋,堆滿笑容地出來迎接我;後來得知,原來他們是昨晚高中妹妹的父母親。如同大多數吉爾吉斯的游牧人家,在歷經蘇維埃強制集體農莊牧園制度後,他們在附近的村莊有固定的房子,唯獨在春末秋初之際,才遷移畜群到夏天的牧草場jailoos

而近年來興起的旅遊新趨勢,強調永續環保、在地真實的體驗,正好符合游牧人家依順大自然的原則節奏,善盡身邊可用資源不浪費的生活哲理。於是安排極短暫地和游牧家庭『交流』,成為吉爾吉斯熱門的觀光賣點,也為當地居民增添額外的收入。

我雖然鬼頭鬼腦地嘗試窺探原汁原味的游牧日常作息,但我既沒有擠到馬奶或牛奶,也沒擀到麵皮包到餃子,更別提其他的粗細活。唯一願意讓我幫忙的只有Ali,他掐指一算,向正以一種讓整骨師搖頭的姿勢撐開蒙古包門簾好有足夠光線看書的我揮手:

「是時候了。」

據說長途跋涉後的馬,有違一般人的直覺認知,立即卸下馬鞍反而會促使血液衝向馬背而造成痠痛。我跟隨他到木樁,佇立的兩匹馬看上去像是睡著般,不過當我有樣學樣卸下馬鞍,我的馬卻瞬間化身成超大型犬倒地扭動。作為無知的觀光客,第一個反應當然是笑嘻嘻地拿出手機企圖靠近照相錄影,完全無視4、5百公斤的馬若壓在身上的危險;不防Ali一個箭步將我拉開,「小心! 」他大聲斥責不知道是馬還是我,嚇得我們兩個都趕緊乖乖立正站好。

▼同名Kilemche的河川平緩貫穿山谷,潺潺的流水聲有著催眠療癒的神奇法力,如果不是太冷,真想就地躺下冥想一番。

 

我的游牧教學不限於此。在所有的馬具坐墊有條不紊地疊折成可攜式的大包袱後,Ali指著地上擺的一副由鐵鍊串起的兩個軟墊圈套,半吊胃口半挑釁地測試我:

「這是什麼?」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騎馬越野到下榻處後,要如何安置馬?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馬廄或籬笆圍欄;再說,講究輕便的裝備,不可能攜帶其數日的乾糧,荒郊野嶺的草地往往就是馬匹的食物來源。一種最容易聯想的方法,便是用適當長度的繩索將馬栓繫在一個區域(Tether);而在無樹的草原,例如大部分游牧人家的紮營所在地,通常需要依賴牢固在地上沉穩的錨釘。

而眼前的這副『腳銬』,則是另一種機動性更強的選擇(hobble)。不難理解前腳被銬在一起後的馬,即使仍然能自由行動,但無形中已被局限在體力能負荷的範圍內。

目睹上銬的馬必須一蹦一跳地移動,對被教導待馬如待寶貝寵物的我簡直是一大打擊。甩不掉的罪惡感一直到回家詢問我的馬術老師後,才在她的解釋下有所減緩。這個可追溯到古埃及時期的習俗,對遷徙的游牧民族是必要的協助工具,所有的馬匹從小就被訓練如何和腳銬與繩索相處,以防止突如其來的慌張帶來的傷害。

這不代表腳銬,或栓綁,在動物權高漲的西方社會不充滿爭議性和負面形象;事實上,部分地區已有法律禁止,普遍而言,馬主也盡量避開使用,最起碼不在可能有檢舉正義達人出沒的地方。然而在不興給動物取名字的中亞游牧文化裡,每個個體從出生就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牧羊犬就該盡忠職守看管家畜,馬匹就該背負運輸重任,綿羊就該被剃毛,男人就該騎馬放牧,女人就該擠馬奶……似乎一切就是這麼理直氣壯的單純。

▼才短短幾個小時,我的馬已從山坡上一路蹦跳吃下來。難以得知腳銬對他們的身心靈影響多大,不過很顯然他不需要我自以為是的撫摸關懷,還差點被他咬了一口。

▼就是知道受苦是短暫的,才能盡情地享受美麗的大自然。

 

我也稱職地扮演好路過觀光客的角色。我比著大拇指稱讚主人媽媽的手藝,努力維持笑臉觀賞三人賣力上演的吉爾吉斯語話家常,低聲咒罵穿透鐵皮廁所的浪板縫隙襲擊屁股的冷風,任性地一口氣霸佔3條溼氣重的棉被,然後在暴風雨中豎耳聆聽被放出來的獒犬間歇的狂吠,混合馬兒蹦蹦的雙蹄擊地聲,惶惶不安地揣測起頭上這頂蒙古包屹立不搖的傳說。

【iNFO】

註記: 這次中亞旅行,發現大多網路上的價錢,不論多新都還有更新更貴的價錢。約莫這幾年全球通貨膨脹也沒倖免這裡。請各位朋友有心理準備在議價時要多寬心一些。

騎馬行程、價格

我這次參加的是3天2夜,從Kyzart村到頌湖(Song-kul)的環狀路線騎馬行程。這是吉爾吉斯最熱門的騎馬路線,有2天1夜、3天2夜、4天3夜。

網路上找旅行社估的價錢相當驚人(單人),但其實騎馬路線和行程都大同小異,不確定住和吃有無差別。如果對品質沒有特高水準要求,或需要有專人(翻譯)陪同的朋友,建議:

-直接跟Kyzart當地民宿訂。如果沒有時間壓力,可以入住後再要求,通常隔天就可以成行。不然可以試看看提前用whatsapp聯絡(我用booking.com詢問沒回應)。

– Apple Hostel青年旅舍可以安排(無須入住)

Email: applehostelkg@gmail.com或 whatsapp: +996553280881

-Songkol旅行/民宿(我這次訂的)

Email: songkol.travel@gmail.com  或 whatsapp: +996706990087

https://www.facebook.com/songkollake

行程和價錢可上臉書查詢,基本上每家都差不多。6-9月,1人17,300 kgs,2人26,400 kgs,以此類推,愈多人愈便宜,所以如果時間彈性,可以問問看哪天已經有人預訂湊團。

比斯凱克BishkekKyzart

-自行搭大眾運輸。*這個資訊改變蠻多的,建議提前詢問旅行公司或民宿,或提前到公車站詢問*

公車小巴#514(終點站Chaek/(Kyrgyz: Чаек)) 、#516、#534(直達)從Western Bus Station公車站(apple hostel隔壁)出發,早上6點開始坐滿出發,據說每2個小時一班(??)。票價400-500kgs,車程約4個多小時。

-專車接送。從機場一人6,500kgs,市區5,500kgs,沿途可停靠Burana historical tower和Orto Tokoy

我最後要求從市區接,沿途停靠Burana historical tower和Kok Moinok canyon(走一小段),一人6,500kgs

◆如果搭早上第一班的公車,可以當天午餐過後開始騎馬的行程。如果想提前一天到Kyzart,當地有很多民宿、旅館的選擇,民宿一晚單人房、共享衛浴約1,000-1,300kgs,旅館約4,500-5,400kgs,通常包早餐。晚餐1人700kgs

穿著打包。山上和山下氣溫改變很大,尤其春秋季,記得洋蔥式穿法和防水準備。山下風沙大,必帶可以遮住口鼻的圍巾。照明頭燈對夜晚的戶外茅廁很重要。最後,山上乾燥,凡士林完全是救命恩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